随着近些年工业发展趋势以及特殊事件所带来的工业生产不稳定性因素,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端化硬件设备在全球工业中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工厂用机器替代原本的人工已经成为工业制造业的趋势。
6月21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全球发展报告》中提到,预计从2020年至2025年间全球范围内约有8500万份一线仪器仪表岗位将被机器替代。当下全球都在处在数字化变革环境下,这一些列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原本的工业生产线由更智能、更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替代,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则可能引发传统的劳动岗位消失。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以“机器换人”或自动化生产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制造业企业快速推进。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机器人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应用,以实现生产线的快速替换。据了解,某企业实行机器换人工后,该企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26.4%,产品合格率从96.8%升至99.5%,成本下降10.6%。这一举措是的该企业体会到了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尽管“机器换人”从直观上看的确减少了一线工人的岗位,造成了一定的失业率,但是在这背后却是对高技能工人的增加需求。用机器人替换的工作岗位在性质上属于低端的劳动力,即使这些劳动力被替换却没有停止向外招聘,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普通工人通过集体学习智能化生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操作,逐渐转变成技术工人。
所以说,“机器换人”虽然挤压了中低技能水平工人的就业空间,但并不减少劳动者的岗位总量。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些掌握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操作技术的劳动者会更受欢迎。
一线工作岗位的工人不用过于担忧被机器替代,应当在生产过程发生改变之前,做好学习和从事重要工作的准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