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此话正是中国光学支付王大珩所说的,具有科学属性智能化的仪器是现代化工业体系下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科研人员开展可选研究的重要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撑。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对高科技的科学仪器创新研,先后开设了重大科研仪器研制转向以及开发专项等科研计划。
在仪器行业中类型较多,主要分为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材料仪、基本通用分析仪、实验室仪器。
质谱仪具有高精度、高速、高特异性等丰富的检测性能,使用工况环境广泛,普遍用于化工、制药、食品行业。
光谱仪则是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对检测物所反射回的光谱信息进行含量检测,其使用的工况环境也比较广泛,主要用于化工领域,具有透光性的物质检测,在工业用途中常见的有拉曼光谱仪、在线折光仪、糖度仪。
糖度仪在应用场景中可分为工业级和家用级,其中工业级应用场景多数用于食品生产过程把控、品质监控,通常工业级的糖度仪在体积上较大,核心构成较为复杂。而家用级的糖度仪通常用于检测食品的液体糖度含量,结构小巧,检测值有轻微偏差,但不影响使用。
在众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我国的质谱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缓慢,质谱产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国内质谱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目前依旧落后于欧美国家,所以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尤其是质谱仪器领域,依旧严重依赖进口。
数质据显示,我国谱仪市场规模约150亿元,而国产化率仅约10%。为打破国内质谱产业发展缓慢这一僵局,也为解决质谱产业存在“零、散、小”的问题,国家和各地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为其产业发展增加动力。
近日,浙江省质谱仪器创新中心正式进入建设运营阶段,计划于2024年建成人员规模达100人的团队,其中专业研发人员80人以上,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孵化培育创新性企业5家以上,带动产业规模10亿元。其目标是实现系列高端质谱装备的“国产替代”,解决重点行业应用的“卡脖子”问题。